在金融行業,服務器不僅僅是計算工具,更是承載資金、信用和市場穩定的核心基石。因此,金融行業對服務器的要求遠超出了常規的性能指標,上升到關乎機構生存與發展的高度,主要集中在極致的可靠性和嚴格的合規性兩大維度。
合規性是金融服務的首要前提。服務器作為數據的載體和處理中心,必須滿足各類金融監管機構的硬性規定。
數據本地化與駐留要求:
核心規定: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金融監管機構(如中國的央行、銀保監會,歐洲的金融監管機構)要求金融機構的核心業務數據,特別是客戶個人信息和交易記錄,必須存儲在本國或本地區境內的服務器上。
對服務器的意義:這直接決定了服務器數據中心的物理位置不能隨意選擇,排除了將核心系統部署于境外公有云的可能性,通常需要采用本地化數據中心或符合規定的本地云區域。
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:
核心規定:遵循如《網絡安全法》、GDPR(通用數據保護條例)以及金融行業特有的數據安全分級指南。要求對敏感數據(如身份證號、銀行卡號、交易金額)進行加密存儲和傳輸,并實施嚴格的訪問控制。
對服務器的意義:服務器需支持硬件級加密技術(如TPM/TCE加密模塊),硬盤通常需全盤加密。訪問服務器的日志必須完整、不可篡改,并能追溯到具體責任人。
審計與日志追溯:
核心規定:金融監管要求所有關鍵操作,尤其是涉及資金變動的操作,必須有清晰、完整且不可否認的審計日志。日志需要保留相當長的期限(通常5年甚至更長)。
對服務器的意義:服務器需要具備完善的日志記錄功能,并將日志實時同步到獨立的、安全的日志服務器,防止被篡改或刪除。這要求服務器有足夠的存儲性能和容量來應對海量日志記錄。
系統隔離與訪問控制:
核心規定:根據業務重要性進行網絡和系統隔離,例如開發、測試和生產環境必須嚴格分離。實行最小權限原則,確保員工只能訪問其職責所必需的數據和系統。
對服務器的意義:需要通過防火墻、安全組、VLAN等技術在服務器層面實現嚴格的網絡隔離。服務器的權限管理體系必須精細且可靠。
金融服務的連續性直接關系到市場穩定和客戶信任。服務器可靠性是業務連續性的根本保障。
高可用性與容錯能力:
目標:金融核心系統(如交易、支付、清算)要求年可用性達到 99.999%(全年停機時間不超過5分鐘),即“五個九”。
對服務器的意義:這絕非單臺服務器可以實現,必須通過高可用集群架構。這意味著需要至少兩臺或多臺服務器構成主備或雙活模式,當主服務器發生任何故障(硬件、網絡、系統),備機能夠在秒級甚至毫秒級內自動接管業務,實現用戶無感知的切換。
災難恢復與業務連續性:
目標:即使數據中心因自然災害或人為事故整體癱瘓,業務也必須在預定的時間內恢復。
對服務器的意義:需要建立同城雙活或兩地三中心的災備架構。服務器層面的數據需要通過同步或異步復制技術,實時或近實時地備份到災備中心。這要求服務器具備高速、穩定的網絡互聯和高效的數據復制能力。
性能可預測性與低延遲:
目標:在高并發交易場景下(如股市開盤、雙十一支付高峰),服務器性能必須線性、穩定,避免出現不可預知的抖動。對于高頻交易等業務,微秒級的延遲都至關重要。
對服務器的意義:需要高性能的CPU、低延遲的內存和NVMe SSD硬盤。在虛擬化環境中,需要對計算、存儲、網絡資源進行資源預留和獨占保障,避免“鄰居效應”導致性能波動。
完善的監控與自動化運維:
目標:實現從硬件狀態(如電源、風扇、溫度、硬盤健康度)到應用性能的全方位、實時監控。
對服務器的意義:服務器需支持帶外管理功能(如iDRAC、iLO),即使操作系統宕機,運維人員也能遠程監控硬件狀態并執行重啟等操作。結合自動化運維平臺,實現故障預測和自愈。
為滿足以上要求,金融機構通常會采用如下架構:
傳統架構:在物理服務器上部署Oracle RAC、IBM Power Systems等高可用數據庫和系統,構建穩健的核心系統。
私有云/混合云:基于OpenStack或商用云計算平臺構建內部云,將計算、存儲資源池化,在滿足合規的前提下,提升靈活性和資源利用率。核心系統放在私有云,外圍系統可適度使用公有云。
金融行業云:由持牌金融機構或大型科技公司運營,專門為金融行業定制的云平臺,兼具公有云的彈性和私有云的合規安全,正成為越來越多金融機構的選擇。
總結而言,金融行業對服務器的要求可以概括為:在嚴苛的合規框架下,通過復雜的技術架構和無懈可擊的運維流程,實現極致的可靠性與性能穩定性。 選擇服務器方案時,金融機構權衡的不僅是硬件成本,更是合規風險、業務中斷可能帶來的巨大聲譽和經濟損失。因此,安全、穩定、可靠永遠是金融行業服務器架構設計的最高準則。
Copyright ? 2013-2020. All Rights Reserved. 恒訊科技 深圳市恒訊科技有限公司 粵ICP備20052954號 IDC證:B1-20230800.移動站